參加此計劃成為我們的一份子,
為香港生態出一分力!
外來物種 | 溫室蟾
溫室蟾
Greenhouse Frog
(Eleutherodactylus planirostris)
原生地:巴哈馬群島及古巴
被認為是入侵種之一
近年被引入香港,並已廣泛分佈於本港各處
習性與本地受保護的特有種盧氏小樹蛙相近
盧氏小樹蛙
Romer's Tree Frog
(Liuixalus romeri)
原生地:香港
競爭
香港特有種
入侵種
食物
棲息地
為了阻止温室蟾進一步入侵盧氏小樹蛙的棲息地,
持續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緩。
02

計劃簡介及架構
公民科學家
野外小隊

接受訓練



通過考核
包括簡介會及
講座、考察各三次
包括筆試及
野外考核


進行實習

正式成為生態調查員






於三個地點定期進行兩爬生態調查和溫室蟾監測行動
包括大潭郊野公園、龍虎山郊野公園及東涌沙咀頭

數據分析

討論研究結果
公民科學家
城市小隊
尚未招募


03
野外小隊
生態調查員訓練計劃
簡介會及講座地點:觀塘區
城市小隊
生態調查員訓練計劃
2020年10月3日 (星期六)
簡介會
2020年10月9日 (星期五)
講座 (一) | 兩爬辨認技巧及相關生態知識
2020年10月17日 (星期六)
戶外考察 (一) | 認識調查地點的生態
2020年10月23日 (星期五)
講座 (二) | 認識入侵種與外來種及本計劃研究
2020年10月31日 (星期六)
戶外考察 (二) | 認識調查地點的生態
2020年11月6日 (星期五)
講座 (三) | 第一回調查成果分享
2020年11月14日 (星期六)
戶外考察 (三) | 認識調查地點的生態
2020年11月28日 (星期六)
中期考核
2020年12月
試題研習工作坊
2020年12月
戶外實習 (共兩次)
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
夜間生態調查及溫室蟾蜍監測行動
於三個調查地點共進行至少八次生態調查
2021年2月
簡介會
2021年3月
講座 (一) | 認識兩棲爬行動物
2021年3月
講座 (二) | 認識兩爬入侵物種及常見被放生物種
2021年3月
戶外考察 (一) | 市區公園生態調查
2021年4月
講座 (三) | 兩棲及爬行動物的護理
2021年4月
戶外考察 (二) | 市區公園生態調查
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
兩爬動物護理工作體驗
2021年6月
中期考核
2021年6月
試題研習工作坊
2021年6月
戶外實習
2021年7月至10月
日間生態調查 (十次)
2021年7月至10月
晚間生態調查 (十次)
2021年11月
調查結果分析和研討會
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
建立網上資料庫
2022年1月
畢業禮
主辦機構
香港兩棲及爬行動物保育基金
香港兩棲及爬行動物保育基金成立於2007年,是香港首個及現存唯一關注兩棲及爬行動物的政府認可慈善機構。我們的核心理念包括:防止虐待動物、提倡兩棲及爬行動物的保育和其生態的保護意識,令市民了解牠們的生態價值等。
資助機構

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
環保基金在1994年根據《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條例》(第450章)成立。政府於2013年6月14日獲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,向環保基金注資50億元用作種子基金,透過每年賺取投資回報,支持這些綠色項目和活動,作為對保護環境及自然保育其中一項長遠承擔。
環境運動委員會